1、泡溫泉以前,最好先了解溫泉的種類,并根據(jù)自身條件進行選擇,才能真正達到泡溫泉的預期目的,并可避免給身體帶來傷害。根據(jù)水質(zhì)劃分,溫泉一般分為中性碳酸泉、堿性碳酸氫鈉泉、鹽泉和硫磺泉四種。溫泉的水質(zhì)不同,則對不同的病癥具有不同的療效。如各種成分都有的單純?nèi)瑢τ谏窠?jīng)痛、風濕、皮膚病等有療養(yǎng)作用;含有二氧化碳的碳酸泉,則對治療高血壓、心臟病有好處。
2、最好不要獨自一人泡,以免發(fā)生意外。
3、避免空腹、飯后、酒后泡溫泉,泡溫泉與吃飯時間至少應間隔一小時。
4、一定要記得把身上的金屬飾品摘下來,不然首飾會被硫化成黑色。
5、選擇適應自身的高、中、低溫度的溫泉池,一般從低溫到高溫,每次不宜超過15分鐘。
6、溫泉不宜長時間浸泡,否則會有胸悶、口渴、頭暈等現(xiàn)象。在泉水中感覺口干、胸悶時,就得上池邊歇歇,或喝點飲料補充水分。
7、過燙過酸的溫泉不要泡,溫度在30~45℃比較適宜。
8、皮膚干燥者浸泡溫泉之后最好立刻抹上滋潤乳液,以免肌膚水分大量流失引起不適。
9、泡完溫泉后不必再用清水沖洗,但是強酸性溫泉和硫化氫溫泉刺激性較大,最好還是再沖洗一下,以防有副作用,皮膚容易過敏的人更要注意了。
10、有心臟病、高血壓及有動脈硬化的人,要浸溫泉之前,要先慢慢地用溫泉擦身體,再泡溫泉,不可以一下子就去泡溫泉,才不會影響血管收縮。高血壓患者出浴時不要馬上接觸冷空氣(容易造成腦中風)。
11、溫泉所含的硫磺及其它酸堿物質(zhì)可以消炎殺菌,對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膚病頗有療效,但有時也會刺激皮膚傷口而造成惡化,甚至導致“溫泉性皮膚病”。
12.高血壓、心臟病患者,在規(guī)則服藥的前提下,可以泡溫泉,但每一次以不超過20分鐘為限。起身時應謹慎緩慢,以防因血管擴張、血壓下降導致頭昏眼花而跌倒。
13.部分皮膚病患者,不宜泡溫泉,民間向來盛傳泡溫泉有美膚的療效,但對于患冬季癢、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等的人,泡在熱水中過久,由于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(fā),破壞皮膚保護層,會惡化癥狀。
14.孕婦不宜。有研究證實,“高熱”具畸胎作用。
15.泡溫泉后,人體水分迅速蒸發(fā),要喝水補充。
16.泡溫泉時,記住合上雙眼,以冥想的心情,緩緩地深呼吸數(shù)次,才能真正地釋放身心壓力。
1.泡湯之前,應取下佩戴的金屬飾品,否則會與溫泉里的礦物質(zhì)產(chǎn)生化學反應,造成佩飾變色。
2.空腹或太飽時請勿入浴, 以免出現(xiàn)頭暈、嘔吐、消化不良、疲倦等癥狀。
3.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,在規(guī)則服藥或經(jīng)醫(yī)生允許的前提下,可以泡溫泉,但以每次不超過20分鐘為宜。并注意:入水前,先用溫泉緩慢的擦拭身體,待適應后再進入,以免影響血管正常收縮;出水時,緩慢起身,以防因血管擴張、血壓下降導致頭昏眼花而跌倒,誘發(fā)腦中風或心肌梗塞。
4.*癥、白血病患者,不宜泡溫泉,以防刺激新陳代謝,加速身體衰弱。
5.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較好、體征比較穩(wěn)定的情況下,可以泡溫泉。如果血糖不穩(wěn)定,會因為在溫泉中容易出汗,造成脫水,引起血糖變化。此外,大多數(shù)糖尿病患者,都伴有周圍神經(jīng)病變,手掌、腳掌感覺異常,溫度敏感度較差,容易因為長久浸泡造成燙傷而不知。
6.皮膚有傷口、潰爛或霉菌感染如香港腳、濕疹的患者,都不適合泡溫泉,以免污染水質(zhì),引起傷口惡化。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,以免由于加速皮膚水分蒸發(fā)、破壞皮膚保護層而引發(fā)蕁麻疹。
7.女性生理期來時或前后,懷孕的初期和未期,都最好不要泡溫泉。
8.睡眠不足、熬夜之后、營養(yǎng)不良、大病初愈等身體疲憊狀態(tài)下,都不適合泡溫泉,以免因為突然接觸過高溫度引起腦部缺血或休克。
9.獨自一人最好不要泡溫泉,以免發(fā)生意外。